佛列德瑞克‧丹奈與曼佛瑞‧李是一對生於同年(一九0五年)的表兄弟,前者
沉靜穩健,後者灑脫開朗。儘管他們的性格具天壤之別,但兩人均對推理小說有
著狂熱的喜愛,並在一九二八年以「艾勒裡‧昆恩」為筆名,成功連手創作了第
一篇偵探故事──『羅馬帽子的秘密』,而此中精明理性的主人翁亦名為「艾勒
裡‧昆恩」。有趣的是:雖然作者與主角同名,昆恩探案系列卻非用第一人稱敘
事,概係以第三人稱模式寫就,故此與一樣身為古典派的華生醫生和海斯亭上尉
在寫作角度方面大相逕庭。
到了後期的幾本作品,曼佛瑞‧李專責設計故事情節,撰作部分則委由其他代筆
作家,仍藉「艾勒裡‧昆恩」之名發行,其內卻無昆恩現身。
小說世界裡的艾勒裡‧昆恩是個言行有些吊兒郎當,頭腦靈活,頗富實證精神的
美國青年。他常因服務紐約警局的父親──理查‧昆恩的職務之便,以業餘協助
者的角色同乃父一起投入辦案工作,而由於他的傑出表現實令警界老手皆望塵莫
及,遂使成為難得一見大受歡迎的「特權」份子。
昆恩系列的小說情節緊湊,推理縝密,且不似克莉絲蒂筆下的白羅或瑪波多藉訪
談從中搜尋罪犯的破綻,他更重視現場重建與科學方法的條分縷析,並善於營造
兇案的陰森氣氛及其神秘性。在將各種線索逐一細述完畢後,他會特別寫一頁
「向讀者挑戰書」,內容不外乎:「我本人在閱讀兇殺小說的時候,每每看到案
情即將水落石出之際,總喜歡稍停片刻,試著運用自己的邏輯判斷,來分析一下
兇手到底是誰。我覺得這麼做非常刺激。我相信,許多喜愛偵探小說這道佳餚的
美食家們的興趣並不僅僅在於閱讀,同時也在於推理。正因為如此,我完全本著
競技精神,向讀者您提出一個善意的挑戰:讀者,請先別看終結部分,猜猜是誰
殺害了XX?偵探小說迷們往往喜歡憑著盲目的直覺,『猜測』兇手是誰。我承
認,適當的猜測是不可或缺的,但關鍵還是要運用邏輯和常識,只有它們才能為
你帶來更大的樂趣。因此,我直言不諱地告訴諸位,這部小說中與查找兇手相關
的所有資料都已提供給了讀者;如果認真推敲,您一定能準確推斷出即將發生的
一切……」
丹奈與李共同創造的另外一名出色神探是退休了的莎士比亞話劇老演員──重度
聽障的哲瑞‧雷恩。雖然雷恩系列前後僅有四本,即『X的悲劇』、『Y的悲
劇』、『Z的悲劇』和『哲瑞‧雷恩的最後探案』,可這位曾經的舞台明星那莊
嚴、睿智與充滿戲劇性的破案手法,加上多年出演角色的經歷與錘鍊,使其較常
人更心如明鏡而能洞見人生。
每次讀雷恩的故事,我總會將這位典雅樸重的長者同大陸名演員焦晃聯想在一
起,覺得他們皆有一股不怒自威、雍容恢宏的氣度。儘管雷恩的偵辦過程可謂神
之又神,但卻絲毫不與常理邏輯相背,可見身為作者的兩位推理名家構思情節的
精巧與新意。
艾勒裡‧昆恩除於長、短篇偵探小說多所創作外,另且熱中撰寫推理廣播劇劇
本、編纂推理理論文集、興辦推理小說雜誌等相關事業,對統整此類作品的歷史
論述與發展脈絡皆卓有貢獻。
一對性格迥然的表兄弟,只因一項共同的喜好而攜手合作了近半世紀,不但成功
塑造了兩名各異其趣的大偵探,且將「艾勒裡‧昆恩」這個非凡的名字送上了世
界神探舞台,成為足與英國柯南道爾、法國莫理斯‧盧布朗並駕齊驅的美國推理
大師。而無論是作為主角亦或作者的名字,在重重疊疊、經妙絕倫的連環詭計背
後,那些認真不屑的努力,不離不棄的執著與高昂澎湃的寫作熱情,正是發揚此
名的重要基石,值得我們享受查案趣味之餘也「稍停片刻」,靜心省思。
- Aug 07 Thu 2008 07:05
閒話推理--誰才是真正的艾勒裡‧昆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